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

班固-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敘




儒家者流,蓋出於司徒之官,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。游文於六經之中,留意於仁義之際,祖述堯舜,憲章文武,宗師仲尼,以重其言,於道最為高。孔子曰:「如有所譽,其有所試。」唐虞之隆,殷周之盛,仲尼之業,已試之效者也。然惑者既失精微,而辟者又隨時抑揚,違離道本,苟以譁眾取寵。後進循之,是以五經乖析,儒學浸衰,此辟儒之患。
【重要解釋】
1. 者:代詞。用在主謂詞組之後,組成「者」字結構,用以指代人、事、物。
2. 流:流派。
3.:發語詞,提起下文,無義。
4.司徒之官:古代掌教育之官。
5.:動詞,調和,不違逆。
6.陰陽:相對立的事,指國家大事,如天氣四時寒溫等變化。
7.明教化:明,昭示彰顯;教化,政教風化。
8.游文於六經之中:涵泳於六經之中以講習道藝也;游文,潛心文字。游,同遊,優遊,逍遙。
9.祖述堯舜:遠宗堯舜之道;祖述,闡述發揚。
10.憲章文武:近守文武之法;憲章,倣效。
11.宗師:尊崇,傚法。
12.重其言:增強他們學說的重要性;重,加重增加份量。
13.如有所譽一句:語出《論語衛靈公》:「子曰:吾之於人也,誰毀誰譽?如有所譽者,其有所試矣。」意思是孔子所言,意不在毀譽,忠告善導遵循正道罷了如有所譽者,其有所試矣。」是說如果於別人有所稱讚的話,那都是有考察實情才講的。
14.然:連詞,但是、可是。
15.惑者:昏庸糊塗的人
16.辟者:邪僻不正之人。辟同「僻」。
17.抑揚:上下進退,有曲解附會之意。
18.苟:連詞。如果、假設。
19.譁眾取寵:諠譁時俗,博取尊寵。譁,誇也,虛誇。寵,尊也。
20.乖析:支離破碎。乖,違也。析,分歧。
21. 浸:副詞。漸漸、逐漸。

  
  道家者流,蓋出於史官,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,然後知秉要執本,清虛以自守,卑弱以自持,此君人南面之術也。合於堯之克攘,易之嗛嗛,一謙而四益,此其所長也。及放者為之,則欲絕去禮學,兼棄仁義,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。
  
【重要解釋】
1.:副詞。遍、盡,依照秩序。
2.然後:承接連詞。表示某事接在前句所述事情之後
3.秉要執本:秉,動詞,用手持握;執,動詞,拿著,握著。
4.清虛:清,形容詞,澄淨,純潔;虛,形容詞,不自滿,不驕傲。
5.以:動詞,用。
6.君人南面之術:即帝王之術。南面,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,故帝王諸侯見群臣,或卿大夫見僚屬,皆面向南而坐,因用以指居帝王或諸侯、卿大夫之位。泛指居尊位或官位。
7.克攘:能讓。克,副詞,能。如:「不克分身」。
8.嗛嗛:卑遜貌。嗛同「謙」,虛心而不自大。《周易.謙卦初六》:「謙謙君子,用涉大川,吉。」
9.四益:有四種益處。《謙卦.彖傳》:「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謙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,君子之終也。」有益、流、福、好等四種益處。
10.及放者為之:及,動詞,待,等到;放,形容詞,放蕩、不拘束。
11.則:便、就。如:「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」
12.兼:副詞,盡﹑完全。
13.獨:副詞,僅、但、唯、只。如:「獨善其身」
14.可以:表示具有某種用途。意為可用來…。

  陰陽家者流,蓋出於羲和之官,敬順昊天,曆象日月星辰,敬授民時,此其所長也。及拘者為之,則牽於禁忌,泥於小數,舍人事而任鬼神。
  
【重要解釋】
1. 陰陽家:戰國時鄒衍、鄒奭等二十一家,皆研習陰陽曆律之事。後世亦稱籨事擇日占星風水等術的人為「陰陽家」。陰陽,在此是指根據四時、節氣、方位、星象來講人事吉凶的數術。
2.羲和之官:唐虞掌天文之官。《尚書.堯典》:「乃命羲和,欽若昊天,曆象日月星辰,敬授民時。」
3.敬順昊天:昊天,元氣廣大曰昊天,猶言上天。「敬順」就是解釋上條解釋「欽若」的意思。
4.曆象:歷,所以記數之書;象,所以觀天之器。
5.敬授民時:告民以祭祀、耕作之時。如日月天象之晦、朔、弦、望、四時、節氣等等。
6. 拘者:固執不能變通的人。
7.泥於小數:拘滯於小節。
8.任:信任。

  法家者流,蓋出於理官,信賞必罰,以輔禮制。易曰「先王以明罰飭法」,此其所長也。及刻者為之,則無教化,去仁愛,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,至於殘害至親,傷恩薄厚。
  
【重要解釋】
1. 法家:戰國時的學派,以尚法明刑為主,以李悝、商鞅、韓非等人為代表。
2.理官:職官名。治理獄訟的官吏。
3.信賞必罰:賞賜很講信用,刑罰必然施行。《韓非子.外儲說左下》:「故有術之主,信賞以盡能,必罰以禁邪。」
4.以明罰飭法:以嚴明刑罰整飭法紀。《噬嗑.象傳》:「雷電,噬嗑,先王以明罰敕法。」
.刻者:苛刻的人。,嚴厲﹑暴虐。如:「苛刻」。
6.傷恩薄厚:傷害恩義,刻薄於當親厚之人。《史記.太史公自序》:「法家不別親疏,不殊貴賤,一斷於法,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。可以行一時之計,而不可長用也,故曰『嚴而少恩』。」

  
  名家者流,蓋出於禮官。古者名位不同,禮亦異數。孔子曰:「必也正名乎!名不正則言不順,言不順則事不成。」此其所長也。及譥者為之,則苟鉤釽析亂而已。
  
【重要解釋】
1. 禮官:職官名。職司禮儀的官。周禮˙春官˙宗伯:「禮官之屬,大宗伯卿一人
2. 異數:猶異等。
3.孔子曰一句:引見《論語.子路篇》。《公孫龍子.名實論》:「正者,正其所實也。正其所實者,正其名也。」
4.譥:音叫,詰也,好攻伐人之陰私也。
4. 鉤釽析亂:言名家之末流,為屈曲破碎支離錯雜之辭。鉤,彎曲。釽,破。析,支離。亂,錯雜。

  
  墨家者流,蓋出於清廟之守。茅屋采椽,是以貴儉;養三老五更,是以兼愛;選士大射,是以上賢;宗祀嚴父,是以右鬼;順四時而行,是以非命;以孝視天下,是以上同:此其所長也。及蔽者為之,見儉之利,因以非禮,推兼愛之意,而不知別親疏。
  
【重要解釋】
1. 墨家:春秋末年墨翟所創立的學派。學說以兼愛和非攻為中心,主張崇儉、尚賢、節用、薄葬等等。
2.清廟:天子太廟。
3.茅屋采椽:以茅覆屋,以棌為椽,言其質素。采,柞木。椽音ㄔㄨㄢˊ,架在桁上用以承接木條及屋頂的木材。
4.是以:所以,表示因果的連詞
5.三老五更:古天子養老有三老五更,以父兄之禮事之。三老,職官名。漢時掌一鄉之教化。
6.選士:周代稱由各地區甄選、推薦到中央的才秀人士。
.上賢:,尊崇之意。
.右鬼:尊尚鬼神。古人以右為尊。
.非命:反對宿命論。
.上同:指跟在上位的人保持思想一致。

  
  從橫家者流,蓋出於行人之官。孔子曰:「誦詩三百,使於四方,不能專對,雖多亦奚以為?」又曰:「使乎,使乎!」言其當權事制宜,受命而不受辭,此其所長也。及邪人為之,則上詐諼而棄其信。
  
【重要解釋】
1. 行人之官:古之外交官。
2. 孔子曰一句:出自《論語‧子路篇》。意為若外交人員不達於外交之事,臨事不能獨斷,誦詩雖多,只能應酬,於無國事無所用。
3.使乎!使乎!:出自《論語‧憲問篇》。為孔子稱讚魯大夫遽伯玉的使者應對之妙。
.權:衡量,動詞。
5.上詐諼:尚欺詐也。

  
  雜家者流,蓋出於議官。兼儒、墨,合名、法,知國體之有此,見王治之無不貫,此其所長也。及盪者為之,則漫羨而無所歸心。
  
【重要解釋】
1. 雜家:先秦諸子中的一個學術思想派別,其學說雜彙各家
2.議官:古議政之官。
3.國體之有此:治國之體亦當有此雜家之說。
4.王治之無不貫:王者之治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。貫,指貫通諸子百家思想。
5.盪者:行為不檢,不受約束的人。
6.漫羨:漫衍分散,散佈很廣的樣子。
7.無所歸心:使學者的思想沒有歸結。


  
  農家者流,蓋出於農稷之官。播百穀,勸耕桑,以足衣食,故八政一曰食,二曰貨。孔子曰「所重民食」,此其所長也。及鄙者為之,以為無所事聖王,欲使君臣並耕,誖上下之序。
  
【重要解釋】
1. 農家:先秦時期的一個學術流派。主張勸農耕以足衣食。
2.農稷之官:古掌稼穡之官。
3.勸耕桑:鼓勵農民耕種、養蠶。
4.八政:《尚書˙洪範》說:「八政,一曰食、二曰貨、三曰祀、四曰司空、五曰司徒、六曰司寇、七曰賓、八曰師。」指糧食、財政、祭祀、水土工程、教育、盜賊捕審、招待諸侯、軍事等八種政事,分別設立官員掌管其職。
5.孔子曰一句:《論語·堯曰篇》說:「所重民食、喪、祭。」
6.鄙者:粗俗、低賤之人,指見識不廣的人。
7.無所事聖王一句:《孟子‧滕文公篇》載戰國楚人許行,主張賢君應與民並耕而食,廢除統治與被統治之階級,不可厲民以自養。事,動詞,侍奉也。
8.誖:動詞,逆亂、違反也。

  
  小說家者流,蓋出於稗官。街談巷語,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。孔子曰:「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,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弗為也。」然亦弗滅也。閭裡小知者之所及,亦使綴而不忘。如或一言可採,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。
  
【重要解釋】
1.稗官:野史小說之官。
2.道聽塗說:語出論語˙陽貨篇道聽而塗說,德之棄也。泛指沒有經過證實、缺乏根據的話。
3.孔子曰一句:見於《論語.子張篇》,但實為子夏所言。焉,語氣詞,置句末,表示肯定。相當於「也」、「矣」。泥,動詞,滯留;弗,副詞,不也。
4.閭裡:泛指鄉里。
5.綴:動詞,連結,此指記錄也。
6.如或:如果有…。
7.芻蕘狂夫:芻蕘謂樵夫;狂夫謂狂放無守之人。語見《詩經大雅板》:先民有言,詢於芻蕘。


  
  諸子十家,其可觀者九家而已。皆起於王道既微,諸侯力政,時君世主,好惡殊方,是以九家之術?出並作,各引一端,崇其所善,以此馳說,取合諸侯。其言雖殊,辟猶水火,相滅亦相生也。仁之與義,敬之與和,相反而皆相成也。易曰:「天下同歸而殊塗,一致而百慮。」今異家者各推所長,窮知究慮,以明其指,雖有蔽短,合其要歸,亦六經之支與流裔。使其人遭明王聖主,得其所折中,皆股肱之材已。仲尼有言:「禮失而求諸野。」方今去聖久遠,道術缺廢,無所更索,彼九家者,不猶瘉於野乎?若能修六藝之術,而觀此九家之言,捨短取長,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。
【重要解釋】
1. 九家:除小說家以外的九家學說。小說家無所可重視,所以不入流派之中,故為九流十家。
2.諸子;泛稱古代的學術思想家;亦為總稱古代學術家所著的書籍。
3.力政:以武力相征伐。「政」同「征」。
4.世主:當世的君主。
5.殊方:不同的方法或方向。
蠭出:像蜂群飛出。比喻多而雜亂。「蠭」同「蜂」。
6.辟:同「譬」,動詞,用比喻的方法來說明。
7.易曰一句:《易經.繫辭傳》:「天下同歸而殊塗,一致而百慮。」同歸,歸趨相同。百慮,思慮繁多。一致,目標統一。
8.異家:儒家以外之諸家。
9.窮知究慮:窮、盡。說文解字:「究,窮也。」慮及知同意,皆是心思、意念之意。
10.要歸:學說主旨的趨向。要,名詞。人體軀幹的中段部分。通「腰」。說文解字:「要,身中也。」比喻為重要的部份;歸,依附、趨向。如:「眾望所歸」。
11.支與流裔:流派分支。「支」同「枝」;裔,後代子孫。如:「後裔」。
12.遭:動詞,遇、逢。如:「遭殃」。
13.折中:調和太過與不及,使之得當合理。史記孔子世家:「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,可謂至聖矣!」亦作「折衷」。
14.股肱之材:猶言輔弼之臣。股,大腿。肱,手臂的肘至腕部份。《左傳.昭公九年》:「君之卿佐,是謂股肱。」
15.野:民間。
16.更索:更,副詞,表示動作行為的重複,相當於「再」、「復」、「又」;索,動詞,探求、搜尋。如:「搜索」。《易經˙繫辭上》:「探賾索隱,鉤深致遠。」
17.方今:當今。
18.瘉:同愈,勝也。
19.舍:同「捨」,動詞,放下放棄。
20. 萬方之略:全部的方略。萬方,指天下;略,名詞,概要、重點。孟子˙滕文公上:「此其大略也。」